徐徐书苑 > 网游小说 > 抗日之雪耻 > 第六百二十三章:发展思路
    韩云华没有想到他发动的这场战役竟然会直接导致东条内阁倒台,历史上东条英机是1944年才被迫下台的,原因倒是和现在相差不多,都是因为战事失利而遭到民众的质疑,进而被政敌攻击而下台的。

    其实早在中途岛海战日军大败之时,东条英机的地位就飘摇欲坠了,不过由于海军害怕承担责任,所以有意隐瞒战争结果。因此虽然〖日〗本海军遭到百年来的第一次惨败,损失颇为惨重。但是做为首相的东条居然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但是知情者却把责任归结到了东条头上,就连裕仁天皇也对东条英机领导的内阁很不满意。

    东条英机下台的消息传来韩云华大喜,不过他很清楚东条英机下台那是必然的事情,只不过要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多。〖日〗本这个已被战争耗空的国家内部的形势极其不客观,国内局势的变化也使的〖日〗本政府趋于政治破产边缘。东条英机是接替近卫升任〖日〗本首相的,相对于东条英机这个战争狂人来说,近卫文磨缺少同美国开战的勇气,作为一个老政客,近卫文磨颇有一些政治智慧。他本人对〖日〗本的情况很是了解,知道跟美国开战的胜算不是太大,所以才会毅然辞掉内阁首相的职务。

    东条英机可不一样,那是一个十足的战争狂人,对于近卫文磨的谨慎东条英机很是不屑。当时,近卫文*没有勇气直接与美国冲突,所以要求陆相东条对重大决策应“谨慎”行事。东条英机则颇为不屑地说:“有些时候,我们也要有勇气去做点非凡的事情像从清水寺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样,两眼一闭就行了。”东条英机还叫嚣:“关于撤军,我半点让步也不做”如果撤军就意味着“美国把〖日〗本打败了一这是〖日〗本帝国历史上的耻辱”1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贵族出身的近卫文*迫不得已临阵退缩,宣布内阁总辞职明智地选择了急流勇退。而处在战争边缘的〖日〗本需要一个趟地雷的傻瓜作招牌,〖日〗本人选择了东条英机,东条也自觉的踏上了这一步。

    殊不知东条英机的悲剧在他一上台的时候就已经注定,树大招风出头的橼子先烂。刚上台时,东条英机身兼首相、陆相和内相三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在威风凛凛声威赫赫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再加上东条英机这个家伙也是一个独裁狂,为了钳制人民思想,东条英机实行了恐怖的宪兵政治,肆意打压政治对手和现役军官。

    举一个例子军事参议官任上的西尾寿造去关西视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随口说了句:“这个事情我不知道,你去问那个每天早上翻垃圾箱的家伙吧,他知道”。

    而西尾寿造大将口中所说的其实就是东条英机,因为东条的爱好之一便是去检查垃圾箱里的垃圾看看有没有人吃大鱼大肉,在国家困难的时候奢侈浪费。这可触怒了心胸狭窄的东条,立马下令把前辈西尾大将编入了预备役。这种肆意〖镇〗压、独裁使他的政治名声日益败坏。

    另外东条英机宠信“三奸四愚”搞得名声越发的坏。

    按道理说关东军的惨败和化一点关系也没有,指挥关东军的是山田乙三大将,下令不要对关东军增援的是裕仁天皇,他这个陆军大将首相对此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谁让山田乙三大将是他的盟友,山田乙三和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山田乙三战败,东条英机肯定要受到牵连的。另外不增援关东军的命令虽然是裕仁天皇下达的,但是此时谁又敢指责伟大的天皇陛下的。再加上〖日〗本国内此时确实需要一个替罪羊,很荣幸东条英机此时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日〗本国内此时是一片鸡飞狗跳东条英机内阁宣布辞职的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日〗本都陷入了一种莫明的沉默之中。高兴者有之,哀痛者有之,惋惜者有之,表情各异。

    韩云华听完情报部门的汇报之后也是一阵沉默,不过随即便是莞尔一笑。相对于东条英机的才能新上任的小矶国昭那是拍马也赶不上。尽管小矶国昭被称之为朝鲜之虎,但是小矶国昭驾驻全局的同东条英机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如果说东条英机那是委婉的愚蠢的话,那么阿部信行则是赤裸裸的愚蠢。

    而且韩云华知道小矶国昭这个首相对〖日〗本军部的控制几乎为零东条时期的〖日〗本政府虽然也是听命于军部,但是多少还是有点自主权的甚至有的时候还可以同军部抗衡。但是到了小矶国昭上任之后,日军大本营对于他这个首相简直当成了空气。而这个小矶内阁也是一个短命的内阁,从组阁到结束不过半年的时间,根本不足为惧。

    韩云华现在根本没时间理〖日〗本国内的政鼻,他现在正在忙着接收东北的这个烂摊子。日军虽然退了,但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却依然混乱,尤其是伪满政府逃跑的时候卷走了所有的金银硬通货,导致数百亿伪币成了废纸,一时间整个东北地区物价飞涨,所有的金融活动全部停滞。

    韩云华头疼之余只好紧急调陈云前来主持大局,同时韩云华还从包头以及归绥调来了大量的军工人才,准备全面接收东北的工业基础部门,主要是军工企业。幸好内蒙古军区这次发动的战斗比较突然,而且进展比较快,所以北满地区的损失比较小,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中满和南满地区的损失就要大很多了,有些地方的所有活动几乎全部中断,包括交通电力通信等。

    不过内蒙古军区这段时间的发展也是极大地,由于地盘大了,所以内蒙古军区各部队这段时间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缴获了大量的日军武器装备之后,内蒙古军区迎来了新一轮的扩军。鉴于内蒙古军区这段时间在东北地区的威望激增,人民群众参军的兴致很高,所以韩云华命令部队加紧时间招纳新兵,同时命令各地政府部门招纳〖警〗察部队。

    战局基本上已经定了,中日双方隔着鸭绿江对峙着,对于朝鲜〖日〗本是绝不允许有任何损失,内蒙古军区则是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中朝边境必将掀起一番龙争虎斗。不过由于欧洲战场上苏联进展迅速,再加上远东地区的危机已经彻底解除,所以斯大林拟定了新的对德反击计划,准备从远东地区抽调30万部队到东线战场,所以在〖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接到苏联国内的紧急电报,命令大军立即撤出〖中〗国东北,到伯力集结。

    1943年1月6日,苏联红军开始从〖中〗国东北陆续撤军,内蒙古军区迅速弥补苏联红军撤走后的兵力空白。

    9日,韩云华在沈阳召开全军军团长以上的军事会议,商议部队今后的发展思路。由于内蒙古军区的地盘一下子扩大了2倍以上,所以很多人认为现阶段内蒙古军区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巩固占领区,而不是继续扩大地盘。而另一部分人却认为部队应该趁胜追击,在北方应该攻入朝鲜境内,彻底解决关东军残部,将〖日〗本的势力彻底驱逐出北〖中〗国,否则的话内蒙古军区永远都的在东北地区滞留大批的部队,以防备日军可能出现的进攻。

    或者是大军立即南下,乘胜对日军华北方面军发动全面进攻,尽快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

    韩云华及时发现军中的思想分歧,他认为必须尽快解决,因为韩云华知道一支部队能想要成为百战百胜的王者之师。就必须思想要统一,思想统一之后部队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军中出现分歧虽然看起来不大,但是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会酿成重大的灾难的,使得韩云华不得不重视。

    会议在原关东军南满司令部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罗荣桓、陈廖、粟裕、沈玉泉、左权、王维舟、李大勇、李定国、赵尚志、李兆麟等人,同时〖中〗央也派了代表参加。

    会议整整开了一天一夜,针对韩云华提出的12个问题与会的干部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问题涉及到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韩云华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所以他要求内蒙古军区所有的干部也有啥说啥,不喜欢那些做事扭扭捏捏的人,韩云华始终认为军人就是军人,军师不能像政客那样。一个好的政治家也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军事家,但是一个好的军事家永远也不要妄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因为彼此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内蒙古军区是培养军人的,不需要政客们来搅局,所以每当韩云华召开会议的时候。内蒙古军区的干部们都是岔开膀子说话,一就是一,想到什么说什么,完全公开透明。

    会议虽然很激烈,但是与会的代表都是从部队的发展出发,尽管各抒己见,但是最终却在所有的问题上都打成了共识。尤其就军事而言,与会的代表最终都认为暂时先不要忙着入朝作战,毕竟国内还有大批的日军占领区,如果内蒙古军区现在这个时候入朝的话,很可能引起国内民众的不满。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后勤问题。经过这段时间的大战,内蒙古军区库存的弹药物资几乎已经耗尽,尽管缴获了日伪军不少物资,但是由于管理问题,韩云华以及整个后勤部门都不清楚现在内蒙古军区一共有多少弹药库存,而且航空燃料以及航弹也基本耗尽,要是不尽快补充的话,暂时根本无法进行大的战役。最后就是因为对新地盘的控制问题迫使内蒙古军区不得入朝作战,毕竟东北地区已经沦陷十二年了,这十二年间日伪势力已经渗透到了东北的边边角角所有的地方。现在尽管日伪军不是被消灭就是被赶出了东北,但是依然有大量的日为残余势力躲到了暗处寻找时机。因此接下来的任务并不是怎样消灭关东军残部,而是尽快巩固占领区,将东北地区的日为残余势力彻底清除出东北,还东北一片朗朗乾坤。

    另外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就是那些〖日〗本侨民该怎样处理,这段时间各地区羁押起来的〖日〗本侨民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120万人。这些〖日〗本侨民除了部分是〖日〗本贵族以外,绝大多数是〖日〗本移民过来的农民,这些人的身份虽然是平民,但是他们却是侵略者的一员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爪牙,也许在〖日〗本国内他们是大大地良民,但是自从他们踏足〖中〗国的土地之后,他们的性质就会在段时间内完成蜕变因此韩云华认为这些〖日〗本侨民暂时不能释放,更不能将他们遣送回〖日〗本。一方面这些人要为他们的选择付出代价,为他们在〖中〗国所犯下的那些不可饶恕的罪行赎罪,同时韩云华可是知道现在的〖日〗本国民的心态,那是一种狂躁的病态心理,即使是内蒙古军区大发慈悲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将那些〖日〗本侨民全部毫发无伤地遣送回〖日〗本但是也绝对没有人会说内蒙古军区一句好话,欺软怕硬才是他们性格最直接的表现。

    况且,韩云华可是知道在〖日〗本战败之时曾经提出一个疯狂的计划,这个计划有一个疯狂的名称…“一亿玉碎”。众所周知,〖日〗本的玉、

    碎就相当于共产党八路军所说的的光荣牺牲那是二战时〖日〗本军国主义的口号。一亿玉碎就是一亿人光荣牺牲,因为当时〖日〗本有一亿国民,一亿玉碎就指一亿国民全部战死。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这个计划可是被〖日〗本人着实地执行了一段时间。二战末期,〖日〗本穷途末路但拒不投降“一亿玉碎”、“最后一人”、“特战攻击”“红蜻蜓”…多么疯狂却又因惨烈而显的凄美的词正如这个国度的国huā一样,灿烂的绽放后既消逝。驾驶着已经全面落后于盟军的劣质飞机,〖日〗本航空兵一个接一个冲向美国的军舰,每一次出征都抱着必死的决心。

    哀兵未必必胜,但是哀兵却一定可以给敌人造成巨大的伤亡。事实也正是如此,塞班岛和硫磺岛战役表明即使装备优良的美国大兵面对〖日〗本疯狂的武士道精神也要付出近乎1:1的伤亡率,而这样算来要攻破〖日〗本本土,美国至少要付出100万人伤亡率,这是已到了胜利阶段的美国所承受不起的。

    而韩云华可是知道二战后期〖日〗本组建起来的部队绝大多数是由哪些国内的普通民众组成的,也就是说这120万青壮年被遣送回〖日〗本之后很可能不久就会再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所以韩云华坚持认为应该将这些〖日〗本侨民全部迁入集中营集中看管,强制让他们劳动以洗刷他们的罪行,如果表现良好可以给与一定的待遇。

    尽管韩云华也知道这样做可能对这些〖日〗本侨民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就像后世二战后期那些〖日〗本侨民的悲惨处境一样,大量的妇女儿童非正常死亡。但是韩云华却不敢冒险,〖日〗本人的疯狂他是深有体会的,从之后的历史来看,也许我们可以认为如果没有山县有朋,没有甲午战争的胜利,没有陆军大学,也许这个国家不会在疯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给亚州和自己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韩云华也知道历史不能假设,世界是个复杂系统,环境作于于参与者,参与者又返过来改造环境,不是一切现象都可以推出因果的,世界不是机械,冥冥之中有如上帝一般的天意,也许是他们才是搅动历史河流的手。韩云华可以命令各地政府部门给予〖日〗本侨民一定的待遇,但是却不能保证每一个地区的政府部门都能按照他的意思去办,毕竟〖日〗本人在东北造的孽实在太深重了,对〖日〗本人怀有极端仇恨的大有人在。

    120万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能被〖日〗本政府选作移民的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七老八十的迁移到东北也活不了几年,〖日〗本政府才不会干这种事情呢,况且这些移民之中有很多在乡军人。在乡军军都是那些退役之后的士兵,相当于〖日〗本的预备队,这些人上战场的几率机会达到了100%,除了狠心让这些人留在东北做苦工之外韩云华也想不出该怎样安置这些〖日〗本侨民。

    会议结束之后,韩云华给了全军2个月时间进行休整。同时命令各地守军尽量在这两个月内将地方的治安整治利索,同时也要帮助当地工农恢复生产,两个月之后部队再做行动。